
发布日期:2025-02-03 09:50 点击次数:198
方耀*文
1933 年,陈诚从第四次“围剿”的失败教训中决心改变部队编制,重新整顿部队并改变作风。他深感部队编制过于臃肿,行动不方便,不宜于山地战,决定取消旅。7月间,陈诚将十八军各师改编如下:十一师改为十一师与六十七师,以黄维与傅仲芳分别任师长;十四师改为十四师与九十四师,以霍揆彰与李树森分别任师长;四十三师改为四十三师与九十七师,由邹洪和孔令恂分别任师长。师下辖三个步兵团。由于人苏区作战运输补给困难,从而影响战略战术任务的完成,因此他对部队运输力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即扩大师与团两级的运输部队编制,充实兵额。师部直属部队为特务营、炮兵连、工兵连、输送营、通信连及卫生队,团部增加输送连,师与团增加一个便衣队约60余名。营与连增设两名输送兵,步兵团辖三个步兵营,营辖四个连(包括一个重机关枪连),每连士兵140余名(重机关枪连126名),一个步兵团有2200多名士兵。他又将原五十二师与五十九师合编为九十九师,派其参谋长郭思演任师长,并调至武汉补充训练,夏楚中任九十八师师长。这两个师均系两旅四团制。陈诚为了拉拢粤系将领,把北伐时任第一师师长的薛岳(广东人)升任第五军军长。陈诚自兼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任副军长。此时的陈诚已拥有基本部队八个步兵师计八万余人了。
当时为了树立对蒋介石的个人崇拜,贯彻反共反人民的教育,在江西庐山设立了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任团长,陈诚为副团长,实际上由陈负责。蒋介石十分重视这个团,经常亲临训话。训练时间为两星期。十八军系统的各军、师,规定排长以上至军长均须轮训。开学典礼及毕业典礼时蒋介石都亲自参加。我也于1933年7月间率领十四师受训人员人第一期学习。该训练团由著名的军队将领、重要的中央政府头目、学者名流担任学术讲话,强调“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规定只要讲话中提到“委员长”时,全体人员必须立正。此制以后推广到全国,还制订了新的反人民的战略战术——集中表现于所谓《剿匪手本》,规定了行军、宿营、搜索、警戒、作战等一系列的行动,每个干部人手一本。
经庐山军官训练团后,十八军系统的各部队作风有了显著的改变,军官与士兵较前接近了,连长不准用小厨房,排长以上官佐一律不佩武装带,只在腰间扎一小皮带,官兵制服一样。这些规定,一方面是为了骗取士兵的好感,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在战场上的目标。规定上还要求军官的行李要精简,师长与团长在行军时须自己背米袋;军队政工人员在驻地与行军时要经常保持与地方行政人员的联系,帮助组织保甲制;部队作战时所缴的武器一部分补助地方武装,军队需要的民伕及生活物资通过协商获取,有时还召开军民大会进行法西斯教育借以巩固地方政权。
以往各师的炮兵部队都驻在后方,不随部队作战。庐山军官训练团时,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向蒋介石建议山地战要使用炮兵,让炮兵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威力。所以在第五次“围剿”时,炮兵部队也列入战斗行列。
第五次“围剿”时,蒋介石对进攻苏区实行“碉堡封锁”的战术,并结合公路政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与前几次深入苏区狼奔豕突、被动挨打完全相反,而是有选择地按作战计划进行,攻占目标后利用地形构筑碉堡群以封锁之。县与县之间或县与重要的乡镇之间,以部队修筑筒易公路,使其形成公路网,并由军队政工人员协同还乡团与地方官吏地主豪绅建立反动地方政权,推行反动政令,镇压革命人民。蒋介石妄想军事政治双管齐下,步步推进,以蚕食苏区。这也就是所谓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取守势,主宰战场,这样风险少而部队军心也较稳定,能进能退。
1933年11月间,陈诚以中路军总指挥的头衔指挥所属十一师等十几个师开始了第五次“围剿”。由罗卓英指挥十一师、六十七师、十四师、九十四师及九十八师在南丰地区集合,向南丰西南苏区进攻。部队一天行军四五十里路,下午二三时宿营完毕立即构筑阵地工事,天黑前筑好简易阵地,可以安插一道鹿砦,这样即使遇到红军袭击也不致吃大亏。当部队在东华山、三溪、枫林塘三线构筑碉堡工事时,遇到红军的攻击,战斗很激烈。九十四师六十三团团长戴之奇负伤。待红军转移后,继续完成了碉堡工事。
1934年1月,第六师在黎川县资溪桥构筑碉堡工事时,受到了红军的猛烈攻击,十八军奉令支援第六师。第六师和七十九师与红军的战斗打得很激烈,由于十八军的策应转危为安。十八军各师在黎川构筑调堡工事、修筑马路后,就交给第五师与七十九师接替守备。陈诚即将十八军主力调至广昌以北地区准备进攻广昌。他认为广昌是苏区中央的重要门户,占领广昌就可深入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所以十分重视广昌战役。他集中了十一师、十四师、六十七师、九十四师、九十八师、第五师、第九师、第十师、七十九师与九十师等十来个师参加战斗。从南丰到广昌,中间发生多次战斗,其中以广昌城北数里的战役打得最激烈,彼此人力、物力相差悬殊。红军英勇战斗了整整一天一夜,伤亡极重,终因寡不敌众而于深夜开始转移。当时我任十四师特务营营长。陈诚占领广昌后,汤恩伯率领第四师与八十九师从福建方面到广昌,归陈诚指挥。在广昌休息的几天中,南丰至广昌的碉堡封锁线与公路也先后完成。5月底,十八军各师继续向广昌以南的石城推进。
7月间,十八军四个师向广昌下坪前进,与广昌白水的汤恩伯部队取得联系。这天是十四师为前卫,八十一团是师的前卫,我的第三营正是前卫营。在下坪正准备上山占领阵地时,突然遇红军第一军团主力的猛烈攻击,战斗十分激烈,我营伤亡很大。红军从八十一团与七十九团阵地空隙插入,一直攻至师部指挥所。霍师长指挥特务营反扑,七十九团团长阙汉塞全力反扑,再加十一师、七十九师的支援才保持住了阵地。红军于晚上转移了。陈诚夸大成绩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通令嘉奖。七十九团团长朗汉骞晋升为少将。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从江西突围,经湘、粤、桂等省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八军的主力没有参加追击,而是编为预备军团,担任对苏区的“清剿”任务,陈诚为总指挥。陈部除破坏人民地方政权、搜捕地方武装人员外,还继续构筑碉堡封锁线,修筑公路,配合还乡团建立反动地方政权,协助建立地方武装力量,划定宁都、于都、兴国间三角地带为“清剿”重点,“清乡”部署是分区负责,互相拦截。
陈诚派第五军军长薛岳指挥十八军系统的九十九师(师长郭思演)、九十二师(师长黄国梁)担任对红军的追击;另抽十八军系统的九十七师孔令恂到陕甘地区,归胡宗南指挥,以堵击红军。由于苏区人民英勇不屈的抵抗,陈诚的“清剿”工作始终未能得逞。直至1935年6月底,十八军担任“清剿”任务的各师才开始全部撤出,集结到南城、抚州及进贤。十四师在清江等地整训。我也于是年9月间,应杭州中央航校教育长周至柔之邀,离开十八军,到空军去了。(1979年)
作者时系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十四师八十一团营长。
Powered by 高手看盘十大口诀视频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